11月13日,兆新股份發布公告披露,公司通過司法合規程序受讓富康礦業所持青海錦泰15%股權,用以抵償其欠付公司的約3.54億元債務本金及違約金、交易費用等相關合理款項。此次股權受讓后,不僅進一步提升了公司股權占比至15%,還計劃進一步受讓多方股東多達約40%的投票權委托,提升公司的資產基數。
憑借近年來在債務重組與戰略投資者引入方面積淀的成熟經驗與專業能力,兆新股份獲得相關國資股東及青海錦泰重要股東的充分認可。目前,多方正積極聯動各方債權人,以兆新股份的實踐為重要參考,穩步推進青海錦泰后續債務重組及債轉股事宜。后續,兆新股份將持續發揮市場運營、合規風控及技術落地核心優勢,與各方形成高效協同、優勢互補,聚焦“盤活資源、釋放價值”核心目標,推動閑置優質鹽湖鋰資源在一體化模式賦能下煥發生機。
資源稟賦打底一體化模式解鎖產業潛力
青海錦泰坐擁450平方公里優質鹽湖鋰資源,是各方協同發力的核心底氣。據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公開數據顯示,其鉀肥礦區可利用氯化鋰給水度資源儲量達163.49萬噸,按0.8回采系數測算,可采氯化鋰儲量約130.79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113.84萬噸;配套2萬噸/年設計生產規模,服務年限長達21.17年,資源規模與品位均位居國內鹽湖項目中上游水平。尤為突出的是,礦區晶間鹵水氯化鋰平均品位達168.87mg/L,較國內部分鹽湖平均品位高出40.7%,依據行業工藝規律,品位每提升10mg/L可降低單位生產成本約5%,具備顯著的開發經濟性。
在兆新股份與國資股東的聯合賦能下,這一優質資源擬通過“光伏+儲能+充電+鹽湖提鋰”一體化模式加速釋放潛力。將通過資金注入、技術升級、管理優化等舉措激活項目,構建全鏈條一體化能源生產體系,其核心邏輯在于實現“新能源后市場+新能源上游資源布局”的戰略及營運協同。例如:光伏電站就地轉化太陽能資源生成綠電,優先直供鹽湖提鋰全流程(含鹵水開采等核心環節);配套儲能系統平抑光伏出力波動,保障生產用電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徹底解決新能源發電間歇性導致的生產中斷問題;充電設施則為項目作業車輛、運維設備提供綠色動力補給,實現園區能源消費全場景清潔化覆蓋。這一模式將構建起“清潔能源生產-儲能調峰-綠色消納-低碳資源產出”的完整產業閉環。同時,通過市場化運營機制,推動產能穩步釋放,助力資源優勢快速轉化為產業優勢。
“雙碳”機遇+資產煥新碳酸鋰景氣周期打開增長空間
當前,碳酸鋰市場正處于景氣上行周期,疊加國家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與“雙碳”政策深化的戰略機遇期,為兆新股份布局“光儲充-鹽湖提鋰”一體化模式落地帶來廣闊市場空間。2025年11月初,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價格穩定在8.6萬元/噸,較年初漲幅約10%;行業機構預測,伴隨全球動力電池、儲能等下游需求持續增長,未來兩年價格將維持在8萬元-15萬元/噸的合理區間。按青海錦泰1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產能規劃,滿產后年營收規模有望達8億元-10億元,將進一步增厚公司營收與利潤水平。
資產結構層面,若此次青海錦泰股權注入將推動兆新股份完成從傳統化工資產向高價值新能源資源資產的質變,一體化體系的構建更強化了資產的技術壁壘與可持續運營能力,提升公司抗周期風險能力與長期估值彈性。
兆新股份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完成“新能源后市場+新能源上游資源布局”的垂直競爭戰略布局。隨著青海錦泰產能逐步釋放,公司既能夠充分享受碳酸鋰行業景氣紅利,憑借“資源稟賦+一體化綠電賦能+成本優勢”的核心壁壘,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占據重要席位。
展望未來,兆新股份將持續深化鹽湖鋰資源開發與一體化模式迭代升級,加大技術研發,優化能源耦合效率與生產工藝,提升資源回收率、產品純度與綠電自給率;同時完善“資源-技術-市場”戰略閉環,構建自主可控的綠色產業生態,將青海錦泰國項目打造為“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共生、清潔能源與產業效能互促”的行業示范標桿,為國家新能源產業高質量與“雙碳”目標落地貢獻企業力量。
(關鍵字:鹽湖 鋰)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