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7月規上工業利潤數據。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929.5億元,同比下降1.1%。從三大門類看,1—7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9961.1億元,同比增長1.05倍;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6217.2億元,下降12.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2751.2億元,下降12.5%。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利潤小幅下降,成本水平仍然較高,部分行業市場需求不足凸顯,經營壓力有所增加,加之國內外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PPI漲幅回落成利潤放緩主因
朱虹表示,今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逐月回落,7月份PPI同比上漲4.2%,漲幅較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工業品價格漲幅從高位逐步回落,對工業企業收入、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初步測算,價格漲幅回落因素導致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
“按照統計局的測算,價格漲幅回落因素基本貢獻了本月利潤降幅的全部。”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受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增強和國內地產需求疲弱影響,原油、有色金屬、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多數下跌,加上高基數效應猶存,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分別增長4.2%、5%,較6月份分別大幅降低1.9和2.5個百分點,是本月利潤增速再度大幅回落的主因。
工業品價格下降的同時,企業成本卻再度上升。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70元,同比增加0.95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7.93元,同比減少0.50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雖然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效果持續顯現,但目前原材料價格仍在相對高位,7月份的疫情散發和高溫天氣也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再度受阻、需求恢復偏弱,企業單位成本上升壓力仍在增加。
原材料制造業虧損面擴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份,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21.6%,降幅較上半年擴大7.6個百分點,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上半年回落2.2個百分點,是下拉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最多的行業板塊。
其中,鋼鐵行業虧損最為明顯,1-7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下降80.8%,降幅較上半年擴大12.1個百分點。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8月26日發文稱,目前鋼鐵市場形勢嚴峻,全行業年內首度出現月度虧損。鋼協重點統計會員企業虧損96億元,在列入統計的90家企業中,63家當月虧損,虧損面達70%,虧損總額為132億元,7月份當月出現虧損的63家企業粗鋼產量占重點統計企業的49%。
對于鋼鐵行業深度虧損原因,周茂華指出,一方面是原材料和燃料成本高企嚴重壓縮鋼企盈利空間,另一方面,房地產低迷、夏季持續高溫使得下游需求遲遲未見反彈,導致市場供需失衡。
“得益于主動減產對原料價格的抑制,8月市場上的產品盈利表現已經出現好轉。”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連續幾個月出現價格下滑、利潤下降的壓力下,多數鋼鐵企業已開始啟動限產模式以調節失衡的供需關系。目前螺紋鋼、鋼坯、建材類鋼材的盈利空間有了明顯的恢復,板材類的帶鋼、熱卷、冷卷等鋼材雖仍處于虧損區間,但虧損幅度已經明顯收窄,下半年仍有向好趨勢。
除鋼鐵之外,其他原材料行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利潤下滑。
朱虹表示,受成品油價格下調、高價原油庫存尚未消化等因素影響,石油加工行業利潤下降44.0%,降幅擴大11.6個百分點。此外,建材行業利潤降幅有所擴大,化工、有色冶煉行業利潤增速放緩。
工業利潤結構轉好
“上游原材料行業的利潤增速下降并不一定是壞事,之前上下游行業利潤分化比較嚴重,現在中下游裝備制造業利潤正在逐步改善。”周茂華指出,受益于保供穩價、產業鏈供應鏈持續恢復以及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等有利因素,裝備制造業利潤改善明顯,尤其是產品附加值較高的行業目前工業利潤增長的下滑也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的正常現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增速較6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
分行業看,7月份,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77.8%,增速較6月份加快30.1個百分點,是利潤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鐵路船舶及其他運輸設備、電氣機械行業利潤分別增長29.6%、25.6%,均實現快速增長;通用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5.9%,增速加快0.9個百分點。
伍超明認為,隨著助企紓困等逆周期政策加力顯效,國內經濟有望繼續邊際修復,有利于工業企業盈利改善,但短期內工業利潤修復仍將面臨波折。一方面,國內消費恢復疲弱,房地產市場投資、銷售仍在筑底,需求不足問題將制約利潤修復空間。另一方面,隨著海外主要經濟體需求持續走弱,加上未來PPI翹尾因素下降,預計價格因素對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減弱。
周茂華預測,8月份在局地高溫限電、疫情反彈等復雜因素影響下,工業利潤回升幅度有限,但9、10月份是多個工業行業的傳統開工和銷售旺季,同時今年用于項目建設的3.45萬億專項債券額度已經基本發行完畢,各地方也將進一步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實施推進力度,預計將在三季度迎來一波需求的集中釋放,從而帶動工業利潤的顯著改善。
朱虹表示,下階段,將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不斷釋放消費潛力,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為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字:工業利潤 制造業 采礦業 工業品 黑色金屬)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