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ining.com網站報道,各國緊急發出警報,提醒開采和加工關鍵礦產的潛在風險,同時強調不應將擺脫化石燃料的轉型變為對非綠色材料的依賴。
聯合國年度氣候談判會議首次將關鍵礦產及其開采和加工相關風險寫入決議草案中。
雖然不能保證這些條款能夠在后續談判中被采納,但這些動向表明對銅、鈷、鎳、鋰等關鍵礦產供應鏈的擔憂,這些關鍵礦產對于太陽能板、電池以及其他清潔能源技術至關重要。
聚焦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能源轉型的自然資源治理研究所(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Institute,NRGI)高級政策官員梅麗莎·馬倫戈(Melissa Marengo)表示,這個問題不再是“余興表演”(Side show)。
巴西貝倫氣候談判的核心議題是各國2023年擺脫油氣和煤炭依賴的承諾。但是全球需要認識到低和凈零排放能源正在推動對礦產的需求,而且“它們的開采通常導致修復異常困難,甚至不可能”,馬倫戈稱。
根據談判代表正在審議的“公平轉型”草案文本,各國將認識到“與擴大清潔能源技術供應鏈面臨的社會環境風險,包括關鍵礦產開采加工帶來的風險”。
按照草案,該條款還援引了聯合國最近一份報告的內容,包括其關于透明追蹤供應鏈的建議;設立遺留礦山基金,解決廢棄礦山問題;加大力度,更有效地利用和回收能源轉型金屬。
此舉與歐盟和英國的提案有關,這些提案獲得了澳大利亞、南非、烏干達和布基納法索的支持。
支持者正試圖通過增加文字內容來擴大這一條款,承認能源轉型驅動關鍵礦產需求增長也給各國發展和多元化經濟帶來了機遇。
同一份文件還承認土著群體的重要性,包括對影響其土地的項目“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的權力。
美國、歐盟等經濟體對關鍵礦產的擔憂愈加嚴重。10月,美國和澳大利亞達成協議,共同投資礦山和礦物加工項目。6月,7國集團發出倡議,擴大關鍵礦產投資,已經計劃投入至少10億美元資金。
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2030年清潔技術所需關鍵礦產可能增至3倍,2040年則增至4倍。
然而,這些材料的開采可能會造成環境破壞以及所謂的侵犯人權行為,包括人們被迫在危險條件下開采鎳以及其他礦產。
活動人士表示,如果不做出重大改變,世界能源轉型有可能重復甚至放大與化石燃料開采相關的同樣弊病,包括有限的利益和對采礦開發所在社區的徹底傷害。
相反,應該有更廣泛的好處,國際氣候行動網絡的高級顧問安娜貝拉·羅斯伯格(Anabella Rosemberg)說。
她說:“轉型必須為生活在礦山旁的人們、承擔風險的工人、捍衛家園的土著人民以及全球南方的社區服務,他們應該得到尊嚴和經濟公平,而不僅僅是紙面上的承諾”。
(關鍵字:聯合國 關鍵礦產)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