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九江市制造業攻堅辦深入貫徹落實《九江市“三大攻堅行動”要素保障工作機制(試行)》,以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全力推動大湖塘暨鎢產業園項目建設,力爭2025年底采礦投產。
大湖塘鎢礦暨鎢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包括年采選鎢礦原礦660萬噸、年產2萬噸APT及鎢精深加工等項目,是市“三大攻堅行動”制造業重點任務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華書記多次批示、文定市長密切關注、黃強副書記專題調度、水連副市長每周調度,打通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壁壘;市制造業攻堅辦堅持每周調度、對標對表,根據項目推進情況及時向相關部門督促派單,定期跟蹤困難問題辦理情況,適時形成專報呈送總指揮部、專項指揮部領導;武寧縣在進一步加強力量的同時建立了“日調度、周匯報”機制,詳細梳理、倒排工期,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以2025年底山上實現采礦、山下實現投產為目標,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流程圖,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效。
百折終不撓——順利取得項目“身份證”
作為江西省重點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大湖塘北區鎢礦自啟動前期工作以來,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市、縣專班積極破冰,暢通政企聯系渠道,通過不懈努力,2024年9月成功取得由自然資源部簽發的采礦證,生產規模由0.24萬噸/年變更為660萬噸/年,開采方式由地下轉為露天。此舉不僅為項目規模化開發奠定了基礎,甚至開創了全國大型露天開采鎢礦的先河。
這一突破的背后,是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是責任部門無數次的調研、溝通和協調。從與自然資源部的溝通到地方資源的整合,市縣兩級始終以問題為導向,以目標為牽引,確保每一步都精準到位,通過優化審批流程、明確責任分工,成功解決了采礦證延續與變更中的多項難題,為項目后續開發掃清了制度性障礙。
這張有效期至2049年12月28日的“礦山身份證”,為20000噸/日采選項目建設鋪平了道路,標志著江西省重點礦業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道路建設高效推進——精準施策保障交通動脈
以“掛圖作戰+節點管控”模式為驅動,創新機制保障項目外部道路建設高效推進。一標段石門樓鎮至田鋪公路改造工程(4.32公里)作為礦山主干道,需征地82.9畝,安置區面積158.76畝。采用“專班駐點+一戶一策”模式,僅用25天完成征遷,創下同類項目新標桿。公路主體工程于2024年9月提前通車;宅里橋、黃沙港橋分別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竣工,夯實礦區交通基礎。二標段建設面對176.88畝征地及行政生活區180.12畝用地需求,通過“村鎮聯動+分片包干”機制,12天高效完成征遷任務。此外,同步提前啟動內部道路征遷,確保4月底實現礦區內外路網無縫銜接,彰顯“攻堅速度”。
從掛圖作戰到節點管控,從專班駐點到村鎮聯動,以精準施策破解征遷難題,以超常規調度壓縮周期,以科學統籌和高效執行為核心,既保障群眾權益,又為大湖塘項目按節點推進贏得先機,生動詮釋了核心引領作用。
破壁勇前行——礦山準入“清單”再調整
因項目選址涉及生態公益林,受《江西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限制,項目大規模開發的林地報批、環評審批等陷入僵局。為此,文華書記第一時間就市制造業攻堅行動指揮部辦公室報送的兩期專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黃強副書記專題召開大湖塘鎢礦項目座談會,召集工信、發改、林業、自然資源等部門了解工作進度、共商解決方案;陳水連副市長每周聽取項目進展情況匯報,牽頭協調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集思廣益、大膽創新,參照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做法,聘請第三方技術單位對現行負面清單進行了系統梳理和評估,并結合實際編制了《武寧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評估調整方案》,4月14日,省自然資源廳同意調整武寧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在負面清單調整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一方面,負面清單涉及生態保護的核心問題,調整方案必須科學合理、符合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調整方案需要得到多部門的支持和認可,協調難度極大。通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最終提出了既符合生態保護要求又滿足項目開發需求的調整方案,為項目的合規性提供了有力支撐。
壓礦用地優化——精準破解資源壓覆難題
項目用地壓礦評估范圍與青嶺鎢多金屬普查區重疊,為最大限度減少壓覆戰略性礦產資源,同時又能滿足項目用地需求,采取“總量控制+動態優化”策略,委托專業機構編制《壓礦報告》,動態優化用地邊界,確保壓覆審批“不越線、不誤時”;與省自然資源廳建立“預審溝通機制”,提前確定用地范圍邊界;通過科學論證與主動協調,為項目后續重新用地預審審批爭取時間。5月22日,省自然資源廳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項目重新用地預審問題正式解決。
在這一過程中,攻堅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深入分析壓礦問題的復雜性,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動態優化用地邊界,不僅最大限度減少壓覆戰略性礦產資源,還為項目后續開發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同時,與省自然資源廳的高效溝通,確保了審批流程的順暢,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降級不降責——生態優先原則下的路徑突破
林地調降是項目推進中的關鍵環節。項目涉及Ⅰ級保護林地范圍大,調降難度極大,通過與國家林草局和省林業局的密切溝通,明確了調降的路徑和方法。省林業局大力支持并悉心指導,與九江市林業局聯合開創“分批調降+規劃銜接”模式。首批調降:2024年完成第一批次1447.3畝Ⅰ級林地等級調降,并通過省林業局聯審;規劃聯動:將剩余林地區域根據項目推進,提前規劃調降期限。目前,第二批林地調降材料已上報,為項目手續推進提供保障。這種模式的成功實施,為類似項目的林地調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從紅線到綠線——礦區外接道路林地報批的創新實踐
外接道路的建設是項目推進的重要保障。通過創新性的“分段報批+負面清單調出”方案,成功解決了道路報批的難題。通過分段報批,確保了道路建設的局部開工,為項目推進提供了必要的交通保障。同時,通過加速負面清單調整,為道路建設的全面貫通創造了條件。
人勤春早功不負,奮楫篤行啟新程。大湖塘鎢礦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創新與傳承并行”,打破常規、勇開先河,關關難過關關過,通過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打通政策壁壘,通過創新林地分級調規守住青山底色,借外接道路報批創新平衡開發需求,構建起資源開發與生態人文保護并重的示范模式,為2025年底“山上采礦、山下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鍵字:大湖塘鎢礦 鎢產業園)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340號